作者: Jason Lee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EP6-2|水面之下(feat.黃雅農)

《水面之下》(Under the Surface)是藝術家黃雅農在2024年沿著絲路 (Silk Road) 探訪伊朗、亞美尼亞、⼟耳其、塞普勒斯、希臘等地時進行的聲音與音樂計畫的一部分。

她從源自於波斯的樂器「嗩吶」出發,沿路探訪嗩吶在不同地區演變出不同的樂器型態,如伊朗的蘇爾奈 (Sornay)、亞美尼亞的杜讀管(Duduk)、⼟耳其的祖爾納(Zurna)、古希臘的阿夫洛斯管(Aulos) 等,除了拜訪當地的音樂家進行交流外,也與音樂家進行即興演奏。作品名稱「水面之下」源自於詩人Golchin Gilani的作品「باز باران」(Baaz Baran),該詩曾被多名詩人改作為諷刺社會的版本。藝術家以一場與伊朗音樂家在德黑蘭即興演奏的作品為主,思考發生在當地的性別、族群以及社會議題。

目前該聲音與音樂計畫仍在進行中,她預期在未來數年間沿著絲路以及嗩吶演變的路徑,持續探訪新的城市與地域。

More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EP6-1|絲路之旅見聞錄

《在水面下》(Under the Surface)是藝術家黃雅農在2024年沿著絲路 (Silk Road) 探訪伊朗、亞美尼亞、⼟耳其、塞普勒斯、希臘等地時進行的聲音與音樂計畫的一部分。

她從源自於波斯的樂器「嗩吶」出發,沿路探訪嗩吶在不同地區演變出不同的樂器型態,如伊朗的蘇爾奈 (Sornay)、亞美尼亞的杜讀管(Duduk)、⼟耳其的祖爾納(Zurna)、古希臘的阿夫洛斯管(Aulos) 等,除了拜訪當地的音樂家進行交流外,也與音樂家進行即興演奏。作品名稱「在水面下」源自於詩人Golchin Gilani的作品「باز باران」(Baaz Baran),該詩曾被多名詩人改作為諷刺社會的版本。藝術家以一場與伊朗音樂家在德黑蘭即興演奏的作品為主,思考發生在當地的性別、族群以及社會議題。

目前該聲音與音樂計畫仍在進行中,她預期在未來數年間沿著絲路以及嗩吶演變的路徑,持續探訪新的城市與地域。

More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EP5|東與西的交會點—喬治亞的街頭抗爭之聲

在本集節目中,來自喬治亞的藝術家兼策展人Aleksi Soselia在參與反對「外國代理人法案」的街頭抗爭空檔,為台灣的聽眾帶來了他對於蘇聯時期所遺留下的社會影響、過去與今日政府對於藝術創作上的干預,以及舊世代錄像藝術家們尋找破口方法的觀察與舉例。他同時以自己擔任喬治亞錄像藝術檔案庫(Archive of Georgian Video Art)共同創辦人、當代藝術中心底比里斯(CCA – Center of Contemporary Art – Tbilisi)提供的當代藝術教育課程為例,思考成長在後極權主義的世代所面臨藝術史中的空缺,以及藝術自身的能動性能夠為面向多元與具備包容性的社會所帶來的可能性。

More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EP4|西哈努克2049(feat.劉子齊)

《西哈努克2049》當中,劉子齊透過聲音虛構了一個沒有 COVID-19 疫情的未來。作品通過「聲音的干預」和「聲音空間政治」兩個元素,探討外來資本如何改變在地社會結構以及文化身份,並進一步探討亞洲複雜的地緣政治問題與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影響力。

在作品中,劉子齊使用柬埔寨藝術家Lim Sokchanlina在西哈努克港田野調查時所帶回來的聲音,以此編曲,打破了西哈努克港原有的聲音景觀,試圖從聲音的層面反映當地的文化滲透現象。

他認為,發生在西哈努克港的現象,不僅是區域性,同時也是全球化過程中許多地方正在面臨,因經濟依賴產生的種種複雜問題。

More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EP3-2|後記憶:紅色高棉大屠殺與世代創傷(中文版 )

Soko Phay 在1975年隨家人逃離因紅色高棉陷落的金邊,輾轉抵達法國,這段經歷影響了她關注和研究的主題。本集節目中,她分享了長期以來研究以藝術抵抗極端暴力的經驗,以及結合記憶、檔案與創作的研究計畫——記憶工作坊。她提出了「檔案-作品」(archive-œuvre)的概念,用以形容記憶工作坊中介於檔案與作品之間的成果,她認為檔案-作品融合了「真相的一致性」與「真相的揭露」,記憶工作坊作為一種實踐方法,為出生於紅色高棉之後的後記憶世代提供了直面歷史的契機。主持人亦提出臺灣藝術工作者在相近經驗與議題中所面臨的挑戰與討論。

More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EP3-1|後記憶:紅色高棉大屠殺與世代創傷(法文版 )

Soko Phay 在1975年隨家人逃離因紅色高棉陷落的金邊,輾轉抵達法國,這段經歷影響了她關注和研究的主題。本集節目中,她分享了長期以來研究以藝術抵抗極端暴力的經驗,以及結合記憶、檔案與創作的研究計畫——記憶工作坊。她提出了「檔案-作品」(archive-œuvre)的概念,用以形容記憶工作坊中介於檔案與作品之間的成果,她認為檔案-作品融合了「真相的一致性」與「真相的揭露」,記憶工作坊作為一種實踐方法,為出生於紅色高棉之後的後記憶世代提供了直面歷史的契機。主持人亦提出臺灣藝術工作者在相近經驗與議題中所面臨的挑戰與討論。

More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EP2|上百年的行進中(feat.洪梓倪)

《上百年的行進中》為藝術家洪梓倪延續過去在聲音創作上的方法,從絲綢之路的「過去」以及「今日」產生的交匯點,藉由聲音在不同時代所離析出的象徵性出發,思考「速度」如何透過聽覺被感受。本集內容以2023年「鷹生犬」一展中出訪新疆的藝術家陳俊宇,與前往印度的策展人蔡秉儒於當地錄製的聲音作為素材,完成約20分鐘的聲音作品。藝術家模擬了一場橫越數個世紀的行進,對她而言,環境的變化與前工業化時代的生產力侷限之影響,人們所能感受到的時間流逝速度是不同的,速度不僅僅呈現在聲音的編曲之中,也包含了佔據的時間。

More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延伸自蔡秉儒與李奎壁於2023年11月15日至12月24日在絕對空間策畫的展覽《鷹生犬》,藉由一則古老的中亞神話,隱喻當今歐亞大陸上大國博弈的地緣政治情勢。節目中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討論這片異域之地當今發生的變化外,也邀請不同的聲響創作者,根據《鷹生犬》展覽的藝術家與策展人自國外帶回來的聲音進行創作。

More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EP1|中亞的國際現實與一帶一路

「鷹生犬:異域旅行指南」來自於2023年展覽「鷹生犬」(A Hatched Dream)的前期研究。在該展中,除了邀請來自於柬埔寨、並擁有在歐洲-亞洲中間帶移動經驗的創作者參與在絕對空間的展覽外,也試著讓藝術家與策展人移動到近年因為地緣政治,以及極權資本主義為世界所關注的路徑或地區。他們在自身的實地訪查外,也帶回了錄自當地的聲音。本系列節目將就展覽所探索的主題及地域,邀請相關研究者及聲音藝術工作者,穿插談話討論與延伸之聲響創作。

本集節目特別來賓仕建宇老師,將從對中國「一帶一路」政策與中亞文化的研究開始,一探展覽「鷹生犬」中交錯的路徑以及背後種種錯綜的政治與歷史因素,就一帶一路倡議衍伸出的新國際關係、「潤」潮與台灣民主的韌性與全球產業鏈展開討論。

More

「陌生鄰居」系列主題講座(邊界烤衛星計畫)

2024年夏天的「陌生鄰居」從「邊界烤」的主題意識出發,邀請印尼、馬來西亞與臺灣的研究者、作家、藝術家藝術家共3組講者,透過文學、視覺、歷史、社會及政治的角度,連續三個週六於立方展開對於民族和國族邊界的多維度討論。「陌生(人)」(Stranger)一詞在希臘文原文指的是「柵欄外的人」,亦即化外之民。「陌生鄰居」系列講座源自對於臺灣南向政策的一些思考。政策底下所展開的交流、交易恍如與陌生人的關係建構。藉由「陌生(人)」字詞底層所隱匿的無意識或潛意識,「陌生鄰居」系列講座希望鬆動不可視卻存在的邊界與界線,展開理解彼此歷史、社會、政治、文化網絡空缺的行動。此講座系列將繼續展開延伸至2025年。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