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維度播音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節目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聊一聊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S1EP1:當代藝術新鬼王-梁廷毓訪談
本集來賓:藝術家梁廷毓,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領域研究所碩士,現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博士班。研究及創作聚焦於計畫型藝術、鬼魅論述的方法學、問題性形構和相關論題的研發與實踐,亦關注晚近歷史轉型 正義、非人轉向趨勢中的泛靈論與原住民歷史書寫之問題。其作品〈斷頭河計畫〉、與「引爆火山工程」團隊的〈焱族〉及〈焱山〉,目前正於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問世間,情不為何物」中展出。
Timeline:
00:35|開端:極富安全教育宣導意義的北投靈遊團
06:00|當代藝術學院裡的幽靈論述
09:18|與鬼鬼一起生活的兒時鄰里
12:00|台灣飛碟學會 VS 台灣靈異研究學會
20:00|失落的祖靈:沒有起源、沒有根源、不斷流轉變化的靈的生態
22:10|思辯神秘學作為科學的最前緣,以及新的倫理關係的建構基礎
31:23|如何舒適地與鬼共存?八字重+陰寒體質?
35:27|對鬼恐懼的感受或許是社會文化建構的
41:43|自由的靈魂:想像一個更好的靈的世界觀
S1EP2:萬物都是意識與頻率的擾動 — 專訪靈異研究員往櫺 (上)
本集來賓:往櫺,台灣靈異研究學會(https://tsfpr-official.webnode.tw/)首席研究員,也是靈研會的前會長。曾經參與藝術家梁廷毓的《斷頭河計畫》以及其合作的「引爆火山工程」行動。這一集邀請往櫺來談談到底什麼是靈界、什麼是靈體、什麼是邪靈,以及他的藝術參與感想。
PS. 本集雜音應屬靈體干擾之正常現象,請多雅涵!
Timeline:
00:30|2015年誕生的台灣靈異研究學會,邁向元宇宙。
03:33|靈研會的工作項目。
05:29|靈界是什麼?它會依文化(集體意識)的不同而不同?
08:18|靈界是集體潛意識的表現?還是在感受上是實際存在的?
11:27|靈界是一個空間?還是一個維度?
13:15|與藝術家梁廷毓的合作。
17:37|嗶嗶!有未知靈體干擾!
18:55|當代靈學可能的社會應用。
22:34|意識是靈體的根本;所有萬物都是意識與頻率的擾動。
23:33|靈體會害人嗎?大量的意念/意識餵養而形成的能量。
26:42|再談萬物有靈/頻率/能量,以及人類情感的投射與展現。
30:41|邪靈的創生:被實體化的恐懼。
34:16|那自然神呢?它是中性的?亦或是能被人類意識/頻率交互影響?
40:59|下集預告:談陳守娘、通靈技術、死後世界、占卜原理。
S1EP3|我已經建立好一個死後世界的樣貌:專訪靈異研究員往櫺 (下)
本集來賓:往櫺,台灣靈異研究學會(https://tsfpr-official.webnode.tw/)首席研究員,也是靈研會的前會長。曾經參與藝術家梁廷毓的《斷頭河計畫》以及其合作的「引爆火山工程」行動。本集承上集對於兩種類型靈體(自然神 VS 由大眾媒體建構的惡靈形象)的討論,進一步談陳守娘在當前台灣社會裡的存在、靈體的感知與溝通方法、死後的世界,以及占卜的原理。
Timeline:
00:23|關於陳守娘:如果她仍然存在並持續影響我們,她的意識還會是她原本的意識嗎?
03:33|通靈的技術:靈體看起來像什麼?
07:03|與靈界溝通工具的文化差異。
10:02|什麼時候發現自己有這樣的才能?
13:05|增進感受力的方法:用雙耳波差來觸及腦波。
19:16|「我已經建立好一個我死後世界的樣貌。」
21:20|台派地縛靈如何面對被中國統一的可能未來?
24:57|輪迴?涅盤?沒關係,先等等 🙂
28:31|人生在世,建議慎選媒體內容(避免被影響)。
30:26|挑起仇恨的認知作戰,是人類意識的新挑戰?
32:54|貼心體醒:先把自己的心理、精神與能量狀態顧好。
33:47|讓超自然與超心理學成為一個大家都能認識的知識與工具。
35:11|未來是什麼?命運已定?轉念更重要。
37:15|占卜是不同的預測結果彼此的抗衡與撞擊(相信與篤定才能獲得能量)。
38:44|關於石頭占卜。
40:37|占卜的三種原理?
S1EP4|探索存在理由與人類意識活動:專訪藝術家陳瀅如
本集來賓:藝術家陳瀅如,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舊金山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行為與錄像藝術研究所畢業。陳瀅如的作品大量運用了神秘學技術,包括占星學、神聖幾何、鍊金術、薩滿文化。同時她也是非常成功的國際藝術家,曾在雪梨雙年展、柏林、鹿特丹、台北雙年展皆有展出。最近則是參加韓國光州雙年展,以及去年在上海紐約大學當代藝術中心的個展。個人網站:http://www.yinjuchen.com
Timeline:
00:00 開場。
00:51 從蔣介石的星座命盤開始:《共登世界大同之境》(2012)。
04:04 「為什麼是我?」
08:49 占星「術」與占星「學」。
11:22 占星的可能原理。
14:56 與占星師安柏糖合作的《屠學錶》(2014)。
23:20 真的是星相造成事件發生嗎?究竟何為因?何為果?
25:41 跨文化:在不知道西洋占星的地區,事件仍然可以被西洋占星解釋?
30:55 鍊金術、塔羅牌與占星。
34:25 一直以來的藝術創作核心:摸索、探究人類的意識活動。
40:53 死後的世界,是意識創造出來的世界。
42:56 人生目標:甩掉貪嗔痴。
S1EP5|與情緒和諧共存地等待:專訪占星師安柏糖
本集來賓:占星師安柏糖老師,擁有十七年的學習與實踐西洋占星的資歷,同時也擅長能量療癒,身兼英國天使靈氣導師、臼井靈氣療癒師、尼泊爾療癒缽師。安柏糖曾受邀參與藝術家陳瀅如於 2014 年的藝術創作〈屠學錶〉,以占星星盤的方法、重新檢視人類近代史裡慘絕人寰的屠殺事件。本集邀請安柏老師分享當時參與藝術計畫的心得與感想,也一起深度討論西洋占星的原理與應用。安柏糖老師網站連結:https://linktr.ee/ambermanifest
Timeline:
00:00|開場與介紹。
00:57|接觸占星學:探索自己、與情緒和諧共存。
03:33|占星學的歷史:從時間的技術到心理的技術。
06:48|榮格與占星學?八個原型、四個元素、二元基礎(陰與陽)。
11:07|行星>相位>宮位,我們賦予它們意義與性格,以便我們能進一步地理解與應用。
14:23|為什麼不同的文化,卻給予同一顆行星相似的意義?
17:24|為什麼屬於某個星座,就會擁有某種人格與個性?一樣是大數據統計嗎?(米歇爾·高克林的研究)
19:57|同一個時間點,北半球出生與南半球出生的摩羯座,個性與命運會相似嗎?
22:02|是你選擇做這件事?還是其實是這件事選擇了你?
23:56|西洋占星與紫微斗數。
26:13|神話是人性與歷史的縮影:人的性格 → 促成事件 → 造就歷史。
S1EP6|信念製造敘事、事件,與物件:專訪藝術家吳思嶔
第六集與第七集的神秘學主題是催眠。本集來賓:藝術家吳思嶔,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作品獲桃源創作獎及台北美術獎,曾參加國美館亞洲藝術雙年展,也在日本、中國、美國、義大利等國展出。其與劉玗共同創作的作品〈遺產之旅〉(2019)、〈逃逸路線〉(2021)都運用了催眠的技術。吳思嶔創作自述:「主題常遊走在人類與自然之間、當代科技與古老技術之間、現實與神祕現象之間,在這些連結中建立一套詮釋方法,來開啟某種跨越時序、物種與真實性的想像及世界觀。」藝術家網站:https://www.wusihchin.com
Timeline:
00:00|開場與介紹。
01:14|死亡做為絕對的他者經驗,以及人們透過信念型塑自己的世界。
04:02|關於創作:論述總是後來。一開始原始單純的吸引是沒辦法解釋的。
06:09|〈名字嗎?我有很多個〉(2018):被死亡與滅絕撐開的詮釋空間。
07:56|矮黑人族傳說:台灣找不到考古證據的可能原因。
13:20|〈遺產之旅〉(2019): 用「聽覺」來「觀看」。
17:23|催眠在作品裡的意義:轉換空間、建構旅程。
19:08|〈逃逸路線〉(2021):信念如何製造敘事、事件,與物件。
24:38|催眠在作品裡的意義:製造空間、控制時間。
27:35|催眠只是引導,更重要的其實是自己願意催眠自己。
31:10|關於前世今生:重點並不在是不是真的,而是在你經驗了什麼、以及這個經驗是不是你要的解答。
32:24|〈山羌模仿術〉(2019),以及「追蹤術」、「聽樹」等的感知技術。
38:40|只要是詮釋,都是投射人類的感官與世界。唯有感覺才是最真實的關係。
44:49|關於鬼神:相信來自定義,定義則犧牲了開放性。
45:58|接觸不同的文化後而改變的人生觀。
S1EP7|繞過意識批判、找到自己的內在資源:專訪催眠心療師王聖華(小山)
本集來賓:催眠心療師王聖華(小山),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所副所長,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所碩士畢業,學習與實踐 NGH 近十年,為AAH / Seth 取向催眠師、ABMLP執行師,與和諧粉彩正指導師。專長議題為催眠、自我探索、創傷悲傷失落相關議題、原生家庭相關議題。小山曾受邀請參加藝術家吳思嶔與劉玗的創作計畫〈遺產之旅〉(2019)、〈逃逸路線〉(2021)。本集小山老師將為我們詳細介紹什麼是催眠、催眠的種類、催眠的六種深度狀態、催眠如何能幫助我們面對不同的關係,以及催眠如何幫助我們思考前世今生、靈魂、鬼神等神秘學面向。小山老師網站:https://www.jenlinst.org.tw/OnePage.aspx?tid=3247&id=2681
Timeline:
00:00|開場與介紹。催眠:透過想像力調整自身狀況。
03:31|淺談催眠的歷史。
05:53|關於催眠療癒:透過語言的引導、繞過意識批判、探索內在世界。
07:41|大家比較熟悉的舞台催眠。
09:10|催眠的六種深度。
12:50|催眠如何能幫助我們?兩個面向:自己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16:14|面對有害的他我關係:同理但不同意,好好過生活、好好對待自己。
17:40|第三個面向:自己與無常的關係。
20:21|幫助腦筋動太快的多功人更容易進入催眠狀態的方法:意識超載。
24:39|Erickson 清醒催眠。
28:07|在台灣學習催眠的管道。
31:20|生理病痛也有可能用催眠來處理?
32:50|育兒與催眠:正向語言的應用。
34:29|催眠可以打開天眼嗎?或是打開脈輪?
36:48|催眠是在個人潛意識還是集體潛意識(第八識?)上做處理呢?
39:16|催眠與前世今生、靈魂,與鬼神。
44:12|宗教是一種大型的集體催眠嗎?
48:41|再談前世今生:閉上眼睛看到的東西是真實發生的嗎?
50:06|與藝術家吳思嶔、劉玗的合作:藝術創作作為一種催眠。
51:45|代結語:如何選擇適合的催眠師?
S1EP8|在那個時刻,我們連結在一起:專訪藝術家許家禎
第八集與第九集的神秘學主題是塔羅牌與家族排列。本集來賓:藝術家許家禎,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在新竹生活及創作。
創作自述:許家禎的作品以身體做為乘載情感的器皿,收集群體隱私的共有情感,進而一步步梳理常民文化中的情感痕跡,將個體記憶的故事轉化為具公共性的行為生產,與社會開放對話,從中窺探私密的內在想像,並串起彼此之間的自我思辨關係。近期展覽包括個展《你有了什麼我(沒)有的?》(台南海馬迴光畫館,2017)、《媒合之術x需要碰觸-藝術行為生產線》(台南ho-yo space,2016)、《我根本(不)需要你》(台北伊日藝術,2015)、《我(你)收藏一部分的你(我)》(新竹江山藝改所,2014)。聯展:《不適者生存?》(台南市美術館,2020-2021)、《易地戀》(高雄弔詭畫廊,2018)、《新月球大飯店》(台北濕地,2017)、 《台灣當代一年展》(台北花博爭艷館,2016)、《高雄獎》)高雄市立美術館,2016)。其作品〈讓我(你)收藏一部分的你(我)〉(2014)將私密日記轉化為占卜卡牌;〈情事絕品〉(2022)以角色扮演的故事遊戲,探索過去生命歷程裡的原生家庭關係。藝術家網站:https://hsuguga.weebly.com/about.html
Timeline:
00:00|開場與介紹。作品〈讓我(你)收藏一部分的你(我)〉:關於人與人連結的渴望。
03:33|日記:自己最私密的情感文本,成了最為熟悉的占卜表意系統。
04:38|如何把日記變成卡牌?從跳蚤市場裡找到的「吉普賽人占卜卡牌」。
07:17|即便是發生在不同時空的事件,透過神秘學技術,那個片刻我們連結/纏繞在一起。
11:55|作品的目的並不是真的要解惑,卻意外地產生了連結與纏繞。
13:47|BAR NINEの問人解惑時間:酒店小姐與少爺們的日記占卜。
14:50|空的技術:放掉自己,才能共感纏繞、生成資訊。
17:07|作品〈情事絕品〉:父親過世後的回憶 “撿” 索。
20:00|方法:角色扮演式的故事型桌遊。
22:13|從生命裡的他人視角,重新理解自己過去的經歷。
25:53|談談家族排列。
28:51|是通靈?還是像是閱讀故事時觀眾的情緒帶入?或更直接地成了故事裡的角色?
30:56|創作作品的人生啟發:我們都在同樣的空間,相連著部分的心理狀態。
32:48|宇宙觀:擁有活在當下的肉身,並且活在記憶裡的我們。
35:21|人生的痛苦源自於思考與提問?或許終究知足才能常樂?
37:09|家禎提問:僅有短暫記憶的十二宮摩羯人的神秘學無盡追問。
39:32|說不定早有人知道神秘學的終極奧秘,但短期記憶之人卻也只能懷疑?
41:44|回到過去:想要開創性地了解那個正在流動的整體的我。
44:53|期盼:自由地在「活在當下」與「活在頭腦」裡切換。
S1EP9|通靈就是對自己誠實,是空性,是回到宇宙天地的本源:專訪療癒師李旻融 (上)
本集來賓:療癒師李旻融(Adam),土生土長新北人,金牛座O型,生活在大千世界裡的魔法練習生,台大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畢業,現任職於金融業。最早的神秘學啟蒙是星座運勢和廟宇籤詩,在偶然的情況下誤打誤撞發現自己的敏感體質後開始了神秘學的探索之旅。目前提供占星、人類圖、塔羅、靈氣療癒等多項服務,希望透過自身的陪伴讓每一個靈魂不再感到孤寂。
Timeline:
00:00|開場與介紹:從塔羅牌到後天的訊息接收者。
05:13|靈性的身體也需要重訓。
09:24|屬於水魔法的塔羅牌,是通靈?還是集體潛意識或個人潛意識的連結?
14:54|通靈:其實就是對自己誠實,其實就是空性,其實就是回到宇宙天地的本源。
18:01|談第八識/阿賴耶識/高我/雲端/阿卡西紀錄/資料庫/圖書館。
20:57|四種神秘技術:卜卦盤、本命盤、魔法、傳訊與療癒。
25:55|「命(靈魂藍圖)」好比電影劇本,怎麼演,取決於你這個主角。即便是悲傷的主題,也可以是一部溫馨喜劇感人片。
35:04|行星的位置?還是神話原型?很可能都有影響:它要能夠作用,必須先長成你能認識的樣子。
40:30|談鬼與神:祂們就是能量,能量沒有好跟壞。
S1EP10|人不應該把自己的力量交出去,身心靈技術只是讓自己變好的工具:專訪療癒師李旻融 (下)
本集來賓:療癒師李旻融(Adam),土生土長新北人,金牛座O型,生活在大千世界裡的魔法練習生,台大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畢業,現任職於金融業。最早的神秘學啟蒙是星座運勢和廟宇籤詩,在偶然的情況下誤打誤撞發現自己的敏感體質後開始了神秘學的探索之旅。目前提供占星、人類圖、塔羅、靈氣療癒等多項服務,希望透過自身的陪伴讓每一個靈魂不再感到孤寂。這一集裡,旻融老師同樣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及比喻為我們詳細介紹身心靈文化裡的宇宙觀與神秘學方法(什麼是維度、鬼神、生死、家族排列、通靈等等),並進一步將身心靈的宇宙觀融入日常生活實踐(好好作息、平穩生活、演好自己的生命藍圖)。了解這些新知與洞見,無形中其實就是一種療癒,值得反覆收聽。
Timeline:
00:00|開場:每一個人都有像神的時候,也有像鬼的時候;重點在「選擇」與「體驗」。
03:02|最簡單的療癒自己的方法:強迫自己維持日常的作息。
04:39|大喜傷身(追求一個平穩平和的生活)。
06:11|談談家族排列。
11:11|通靈的廣義操作型定義:接收訊息(跟某個頻率能量接通)。
12:29|藥品及通靈(小心「靈性成癮」)。
17:10|如果可以更收縮自如地使用 …(小叮噹趕快發明工具!!)
20:20|從混沌,到意念,到顯化,再回歸虛無。
24:00|所有的人都是本源的分裂,為了體驗這個三維的世界。
28:20|先知生再論死:把自己的生命藍圖演好。
33:25|再談通靈:先與自己的內在神性連結。
36:51|人不應該把自己的力量交出去,身心靈技術只是讓自己變好的工具。
S1EP11|現代人與動物的關係是一種創傷,遺忘則是我們的防衛機制:專訪藝術家蔡咅璟
第十一集、十二集的神秘學主題是寵物溝通。本集來賓:藝術家蔡咅璟,長榮大學視覺藝術系與台南大學美術研究所影像與空間組畢業,曾經獲得桃園創作獎、高雄獎首獎、文化部青年扶植補助。作品多以錄像、裝置為主要媒材。近年創作主要專注於生物學相關的研究脈絡,藉由誤用、偽造……不同的⽅式利⽤⽣物學的系統進⾏創作。作品《山麻雀之歌》(2022)正展出於台藝大有章藝術博物館的「穿越交會區-見山非山」展覽。
Timeline:
00:00|開場與介紹。
01:14|關懷議題:如何能平等地看待生命?
04:58|關於鳥類的三件作品,對應人與動物的三種關係。
06:48|〈在海拔2000公尺震動〉:生命與死亡的欺瞞。
08:46|〈珍鳥園計劃〉:現代性發展下人與動物的扭曲關係。
11:00|〈山麻雀之歌〉:獻給動物的作品。
12:58|標本製作技術背後的慾望結構。
17:14|這是一種創傷,遺忘則是我們的防衛機制。
21:19|〈不在研究室的標本〉:通靈噍吧哖事件的亡魂遺骨。
25:55|人標本的慾望結構:「他者」的「去人化」(dehumanization)。
27:24|這或許是最為日常的神秘主義顯化:船到橋頭自然直。
30:35|寵物溝通與靈乩通靈:異與同。
36:28|生命或許是一種輪迴,每一回都有不同的挑戰與任務。好好地活出只有一次的這一生。
S1EP12|與萬物私語:專訪寵物溝通師馮晏緹
本集來賓:寵物溝通師馮晏緹,同時也是晶礦調頻師,能與萬物溝通。晏緹同時也是西畫藝術家,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西畫組與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創作研究所。除此之外她也是烘焙師與出版作家,著有《無麩質的原味食材烘焙課》這本書,經營粉專「倆仨點|無麩質純素點心」,分享許多「無麩質 」及「全素」的甜鹹點。
IG「日安大地」https://www.instagram.com/morning_crystals/
「倆仨點|無麩質純素點心」https://www.instagram.com/glutenfree23dot/
S1EP13|關於能量的新想像:專訪藝術家林亭君
本集來賓:藝術家林亭君(大俠),熱衷於研究太極哲學、武術拳法,以及人類與機械的認知程序和進程,故在創作裡嘗試發展身體行為作品、試圖開啟人與人之間的質量與能量轉換。2017年起持續進行的藝術計畫《3C形意拳》於台北當代藝術中心首度呈現;這套新內家拳結合武術動作形意3C產品的各種特長和肢體型態,有助於科技生活中的身心調和。此計畫至今陸續於台灣、泰國、英國、中國等地區進行集體開發、發表及演出。亭君於2013年與藝術家張欣共同創立 lololol 藝術團體,創作關注科技生活中的身體政治,並借鏡道家思想與相關科技論,重新思考我們所身處的世界秩序。作品計畫曾於英國貝里克電影與媒體藝術節、臺北藝術節、廣東時代美術館、墨西哥黑話機構、柏林Flaneur漫遊者藝術節、澳洲液態聲音藝術節及美國藍星當代藝術中心等地展演發表。2020年與利安·摩根的共同創作《日月潭是一個水泥盒》獲得當年台新藝術獎年度提名。網站:http://lololol.net
Timeline:
00:00|開場與介紹。
01:19|學習太極與藝術創作的關鍵字:身體、規律、去中心、創造變形。
04:55|太極:在極大與極小之間產生關係、創造動能、取得平衡與流通。
06:43|「氣」:呼吸/同調的頻率/集體(人或非人)的專注/跟自己的身體相處。
11:52|3C形意拳:顛覆消費者與產品使用者的角色身份,發展人與物、人與環境及社會的新的關係。
14:51|3C形意拳之冰箱,導引。
20:30|科技物並非中立,而是必然帶有特定的價值與意識形態。
21:47|從電「氣」思考「能量」:它其實是一種循環。
25:11|關於能量的新想像:一種身體的狀態,它可以被轉換成作品、可以轉換成集體經驗、可以創造出社會力量與動能。
S1EP14|論氣:專訪中醫師廖振宇
本集來賓:廖振宇中醫師,台中芊惠中醫診所副院長,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學士。中華民國傷科醫學會認證醫師,中華民國針灸科醫學會專科醫師。曾任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骨傷科總醫師。主治針傷科、皮膚科、內科、男科。自許為低調的醫療工作者;興趣是解構晦澀難懂的中醫理論,使之更加平易近人。
Timeline:
00:00|氣:能量及動力,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04:02|談中醫與道家氣的差異。
05:30|中醫的「中」指的是「中庸」,不是「中國」。
06:28|病氣,以及外部的邪氣。
07:28|元、宗、營、衛,人身上的四種氣。
09:08|養正氣、排邪氣。
11:06|診斷的技術:望、聞、問、切。
12:39|人體三要素:氣、血、津液。
14:30|經絡:氣運行的高速公路。
19:02|淺談針灸原理。
22:11|再談中醫與道家氣的差異。
25:13|中醫養氣:法於陰陽、食飲有節,超居有常、不妄作勞。
28:06|情緒與臟器的連動?氣的流動產生情緒?
31:21|空間、環境、氣場、風水。
34:36|礦物、植物、藥材、時辰與行星。
37:43|三談中醫與道家氣的差異。
39:02|小結:一門獨立的、完善的、博大精深的知識體系。
製作團隊
企劃/主持:朱峯誼
視覺設計:陳米靖、姚睿蘭
音樂: Lo-Fi 02 by Lily J(mixkit.co)
合作單位:話鼓電台/立方計劃空間
* 本節目為「現象書寫計畫」,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文心藝術基金會共同支持。
《重返神性》展覽畫冊訂購:https://forms.gle/zVy7tuWj5FQtzDsx7
如果對節目企劃與內容有任何問題或是有意合作提案,歡迎來信反映/洽詢:cross.dimension.broadcas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