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損毀的噪流 1

共2集(每集約25分鐘)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於2012到2013年初,經歷了一段穿梭於泰國-台灣之間的獨特迷航,這不僅是人與人的互動、概念之間的交流與演繹,更試圖對藝術空間的可能性做嶄新的註解。我們從西門空間到泰國曼谷,再回到台灣落腳於士林,這段旅程於「理解的尺度:台泰當代藝術交流」之後仍持續著;一群人上下穿梭於幾間廢棄許久的空間中,不停歇的敲打、施工與漫天飛揚的粉塵;時而如圖書館的靜謐思索,有時又像是市場裡的熱鬧喧嘩;被打開了的身體與認知邊界,似乎再也關不起來,面對未知的不穩定,同時也對未來充滿困惑。「損毀的噪流」是在這樣的狀態中試著集結17組打開-當代的成員與朋友,藉由不同的聲音片段來回應當下的混沌與未明。這麼做並不是躲回一團黑暗,相反的是要給混沌一個擁抱。

參與人員:
呂駿、紀紐約、jiandyin(泰國)、許家維、賴佳良、邱承宏、賴業淳、許家禎、施佩君、王相評、李蝶衣、陳思含、陳家壬、李若玫、蔡濟安、羅仕東、謝高漢

製作人: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自2001年創立以來,所要建立的便不僅是關於展覽或倉儲的空間,而是讓更多熱愛藝術文化與熱忱的創作者能夠聚集、談話、勞動、生發新事物或者游擊戰的所在,這或許是為什麼我們總暱稱自己為「工作站」(garage)的原因:雕塑(sculpture)出藝術體系中一處共居、共有的地方。
近年「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透過持續的在東南亞地區,諸如與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地交流耕耘,我們必須去面對不同文化、信仰、政治甚至藝術生態的差異,嘗試各種可能的理解路徑,從跨文化交流中製造新的經驗。過程中,我們總是不經意地撿拾了許多沒用的、或者某些無法被翻譯的東西;比如最微小的想法、細微的情緒、身體性的感受,並將之匯聚成巨大的集體無意識儲存庫;沒有人知道,這些當下看似無用的事物與交匯,細緻的體驗,會否在下一次旅程或夢境的邊緣投映成為真實,創造一個可以在未來滋生其他關係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