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壁:Kha Kha-廚房計畫 4
Podcast: Play in new window
共5集(每集約15-20分鐘)
廚房在現代生活空間當中看似微不足道,卻往往能夠立即看出居住者的偏好、經濟狀況與社交網絡。在印度,一名合格的中產階級主婦並不在廚房中勞動,她的工作主要是精準掌控出現在房子裡,不同種性與階層的勞動者,讓他們在適切的時間裡完成當日任務,包含宰殺、烹飪與清潔。而在德里的難民營,由於國際組織的奧援,難民得以有餘裕為賤民階級提供庇護所,從之建立起特殊的經濟網絡。
〈Kha Kha-廚房計畫〉將利用今年七月到十月的旅印期間,進入當地藝文工作者的廚房,透過烹調一餐的時間,邀請當地藝術家與藝文工作者分享自己對於飲食、文化與近年來南亞文化政策上的觀察。我將攜帶隨身的錄音器材錄下這些在烹調過程中發生的談話,製作為廣播節目,以藝文工作者的廚房為節點,串聯起散落在藝術週邊的大小事件。
第一集:糌粑球
材料
1. 青稞粉 半碗
2. 奶油 1湯匙
3. 鹽 少許
4. 熱水
做法
將炒熟的青稞粉半碗,奶油與少許鹽巴放入碗中,分數次增添熱水,直到青稞粉成半糊狀,以手捏成團食用。
藝術家丹增熱珠(Tenzing Rigdol)
1982年出生於尼泊爾難民社群,2002年獲得美國的政治庇護,2005年畢業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藝術與媒體學院,創作含括了繪畫、錄像裝置、行為藝術與寫作。知名作品《我們的土地,我們的人民》製做於2011年,將20噸西藏境內的泥土運送到印度的難民學校裡,使在印度出生的難民孩子得以行走在家鄉的土地上。
透過這次的機會,藝術家分享了自己與食物的連結,並介紹了目前正在印度進行的新計畫。
註:節目中藝術家所提到的關於食物的作品連結如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NnRR25qxs
第二集:Choorma
Choorma是拉賈斯坦(Rajasthani)的傳統食物,通常搭配被稱為「daal」的豆子咖哩與烤麵糰「baati」一起食用,三者組成的料理被稱為「Daal Baati Choorma」。
Choorma乾燥而略帶甜味,並且耐貯放。新鮮的Choorma可以在不冷藏的狀況下存放一星期,甚至更久。
在曼彌特・山都家中的Choorma由我來自於拉賈斯坦邦的伴侶製作,他稍微修改了傳統的配方,使Choorma的口味更符合今日生活的需求。
材料
1. 麵粉(全麥麵粉/混合穀物粉或是小米粉) 2杯
2. 酥油 1湯匙
3. 茴香 1茶匙
4. 水
5. 蔗糖或白糖 半杯(根據個人口味酌量增減)
做法
1. 在碗中混合酥油、茴香與麵粉,添加少量清水揉成麵團。
2. 將麵糰整成5-6毫米厚的圓餅,以刀子在表面輕劃出刻痕。
3. 在淺鍋或平底鍋中以小火烘烤圓餅,確保空氣不會陷入夾層中。
4. 待薄餅冷卻乾燥後,以研缽搗碎成粗粒狀。
5. 視個人口味加入蔗糖或白糖調味,即可食用。
* 食譜由曼彌特・山都與其伴侶考沙爾共同提供
藝術家曼彌特・山都(Manmeet Sandhu)
曼彌特・山都是居住於德里的藝術家與藝術教育工作者,目前於德里大學美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她的作品透過不易保存的媒材,探討了物質的時間性,並且關注於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社群的權力鬥爭。其作品形式包含了蒙太奇電影、裝置、連環畫與具社會批判內容的繪畫計畫。
目前她是藝術家團體的一員,以虛擬的臉書帳號「Vichar K Achaar」進行線上展演計畫。同時,她也是雜誌《Mahila》的共同發行人之一。
第三集:孟加拉魚咖哩
材料
1.孟加拉五香
2.洋蔥丁
3.薑泥與蒜泥
4.香菜粉
5.小茴香粉
6.薑黃粉
7.卡特拉魮或鯪魚塊
8.芥子油
9.月桂葉
10.番茄切小丁
11.綠辣椒
12.新鮮香菜
做法
1.熱油,將卡特拉魮或鯪魚切塊炸熟。
2.取另一個平底鍋注入芥子油,加熱,待油熱後放入月桂葉與孟加拉五香。
3.當孟加拉五香隨鍋內的油沸騰時,放入切碎的洋蔥拌炒,直到洋蔥丁變成淺褐色。
4.加入薑泥與蒜泥,並以鍋鏟翻炒一分鐘。
5.加入切成小丁的番茄,燉煮直到番茄表面能夠滴下油。
6.放入兩湯匙水、小茴香與香菜粉,攪拌成糊狀物,適時加入些許油,避免燒焦。
7.倒入清水並蓋上鍋蓋,燉煮一會兒。
8.將卡特拉魮或鯪魚塊與一些綠辣椒放入鍋中,與前述的材料一起燉煮十分鐘,並視個人
9.口味酌量放入鹽吧。偏好食辣的人可以在此時加入紅辣椒粉,增添風味。
10.撒上切碎的新鮮香菜葉,即可食用。
藝術家塔帕斯.羅伊(Tapas Roy)
塔帕斯.羅伊過去是孟加拉裔難民,並在孟加拉完成物理學學士學位後,多以壓克力媒材,透過幾何色塊、拼貼等手法完成平面作品。其作品《原型》系列,來自於藝術家幼年時在難民船上趁夜逃離家園的經驗,由於一片漆黑,藝術家僅記得戰爭時所發生的槍砲聲,而不知道戰爭真正的模樣,成年後藝世家試圖透過透過記憶中戰爭的聲音,想像戰爭機器是如何運作的。
第四集:塔立餅
材料
1.小麥麵粉 1杯
2.鷹嘴豆粉 1/2杯
3.大麥 1/2杯
4.辣椒粉 1/2茶匙
5.任何葉菜類蔬菜 1/2杯
6.鹽巴適量
做法
1.切碎葉菜類蔬菜並且混合所有的材料。
2.將材料分為小塊整形,於平底鍋攤平煎熟,即可食用。
米娜麗.古魯根尼(Mrinal Kulkarni)
藝術教育工作者與策展人,目前於國立伊斯蘭大學藝術學院的藝術史及藝術鑑賞學系擔任助理教授。文章散見於《印度斯坦時報》、《觀察家》、《藝術品與交易雜誌》及網路媒體,2014年在澳洲的InSEA發表論文〈印度的工作室實踐與藝術教育〉。其研究興趣為藝術教育、印度現代設計史,藝術及設計的工作室實踐、新媒體藝術等。曾策劃展覽「老女孩」(2014)、「這裡有個地方在陽光下」(2004,與Johny ML共同策劃)、「模糊地帶」(2004,與Johny ML共同策劃)、「夢:未實踐的項目」(2003,與Johny ML共同策劃)。
註:本集節目開頭所朗誦的詩,是拜訪米娜麗.古魯根尼時,她為Kha-Kha廚房計畫所介紹的印度詩人曼格什.達布拉(Manglesh Dabral, 1948-)的作品,《餅與詩》,原詩以印地語寫作,目前尚無中文譯本,粗略翻譯如下:
做餅的人不寫詩
寫詩的人不做餅
寫詩與做餅看似無關
但
有時吃餅的時候如同讀詩
有時讀詩的時候就像吃餅
第五集:紅腰豆咖哩
材料
1.紅腰豆 1杯
2.切碎的洋蔥塊 3/4杯
3.切碎的蕃茄塊 1杯
4.薑、蒜、綠辣椒混合並磨成泥 1茶匙
5.香菜粉 1茶匙
6.紅辣椒粉 1/4茶匙
7.薑黃粉 1/4茶匙
8.葛拉姆香料 2/1茶匙
9.孜然 1/2茶匙
10.乾燥的葫蘆巴葉 1茶匙
11.油 1茶匙
12.奶油 3茶匙
13.鮮奶油 4茶匙
14.浸泡紅腰豆的水 1杯
15.鹽巴適量
16.阿魏粉適量
做法
1.清洗紅腰豆,並以覆蓋過豆子的清水浸泡九個小時。九個小時後,撈起紅腰
豆,再次清洗。
2.將紅腰豆與四杯水放到壓力鍋中燉煮20分鐘。
3.洋蔥與蕃茄切丁。
4.取一個鍋子加熱食用油及奶油,放入孜然,直到其發出爆響並變成褐色。
5.加入洋蔥丁拌炒至金黃色。
6.加入磨成泥的薑、蒜與綠辣椒,小火拌炒10秒鐘。
7.加入蕃茄丁拌炒3分鐘直到蕃茄變軟。
8.加入薑黃粉、紅辣椒粉、香菜粉、阿魏與葛拉姆香料拌炒。
9.將煮熟的紅腰豆加入鍋中拌炒一分鐘。
10.加入兩杯燉煮紅腰豆時所留下來的高湯,與適量鹽巴。
11.當紅腰豆咖哩開始變得黏稠,添加乾燥的葫蘆巴葉與鮮奶油。
12.慢火燉煮30秒後,即可上桌享用。
古巴.米漢(Gopal Mehan)
策展人與藝術家,出生於印度的藝術家族,家族成員包含多位知名當代藝術家,如:Rameshwar Broota、Pooja Iranna、GR iranna與Arunkumar HG。
畢業自德里美術學院預科課程,目前活躍於德里的畫廊與藝術空間。其創作含括了繪畫、雕塑、拼貼、錄像裝置與特定場域裝置,著重實驗性展演的策劃。
製作人:李奎壁
李奎壁,1991年生,現生活與工作在台北。她的作品關注於全球化底下的勞動經驗,並且透過展示勞動現場的物件,與介入生產過程,使得商品變成對於資本主義的控訴物。同時,透過挪用自生產現場的物件與其背後歷史,使觀眾離開舒適的觀展經驗,重新檢視自己每日的勞動。對她而言,作品從來不是出現在展示現場的裝置,而是創作作為一種行動,對於生產過程所帶來的改變,相較同樣關注於資本主義的其他藝術家,她更重視傳統手工藝在抵抗全球化上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