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鼎云、陳業亮:地瓜情味了 2

共4集(每集約20分鐘)

〈地瓜情味了〉是台北藝術節〈島嶼酒吧—地瓜情味了〉的延伸訪談。每集透過專訪長期居住於台灣的不同國籍者,從個人遷徙、居住、認同經驗出發,以地瓜作為比喻,討論生活經驗中不同層面的「地瓜化」。節目將從地瓜作為一食材出發,連結個人歷史到餐飲文化與新型態的混種飲食為腳本。以地瓜作為料理為主軸,帶出「台灣」這概念可能的建構多樣性。
台灣因為其自身島嶼的型態,在戰後,國民黨政府來台後,「地瓜」作為本土化的象徵物,去對比「芋頭」作為外省(外來)的象徵物,然而真實的情境是,地瓜扎扎實實是個外來種,反而芋頭是本土種,然而地瓜被視為具有本土精神的象徵物,除了島嶼形狀之外,也取其不同特質,如易生長與泥土親近等等,因物資缺乏使得地瓜成為主要糧食也是關鍵。不過,這樣的二分法在台灣近代很長的時間內,透過物種的象徵性分類形塑你我,當中也反映了「本土意識形態」是透過建構與操作而成的產物。

主持人:黃鼎云(台灣)、陳業亮(泰國)
來賓:第一集尚志(新加坡)、第二集Jo (菲律賓)、第三集Paul (法國)、第四集Henry(馬來西亞)

第一集

來自新加坡的尚志其實是因為政策的原因決定定居於台灣,作為一個新加坡男同志,他花了很長時間去尋找自己最適合生活的地方,在幾次戀情與平權運動的參與後,決定將事業的重心逐步移到台灣,也找到了他的真愛。

第二集

JO則是菲律賓華人,從小就因台灣流行偶像文化,《流星花園》、F4等十分嚮往台灣,也因父母在台工作的關係,來到台灣讀大學後便一路待到現在。

第三集

來自法國的Paul,從小就深受日本動漫影響,因緣際會認識的台灣籍女友,試著來台灣生活,崇尚自然有機生活的他,一到台灣便對多樣的自然景觀與生活型態深深吸引。

第四集

來自馬來西亞的Henry,則是從小因為家境的關係,年紀輕輕就飄洋過海尋找新的工作機會,在各種餐飲業中打拼已經20年,如今他已經拿到台灣的永久居留簽證。

製作人:

黃鼎云

出生於臺中、臺灣。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現為「明和日合製作所」共同創作,近年明日和合共同創作:2019 TIFA 台灣國際劇場藝術節〈半仙〉、2018 台北當代文化實驗場「再基地」〈林愛國計畫〉、台北市立美術館王大閎建築劇場〈走路去月亮的人〉、澳門城市藝穗節〈可以睡覺〉、2017 台北市立美術館館「社交場」-〈等待果陀〉以及〈尚未指稱的對話〉、〈做一頓飯〉等。其他創作包含:2018 臺北藝術節《山高流水之空中》(共同創作:柯智豪),表演藝術年會 in 橫濱 Fringe「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之《緘默》(策展人:林人中)。2017 兩廳院新點子樂展《遶境共聲》(策展人:趙菁文。2016 國藝會新人新視野《亂迷》等等。曾獲邀參與 Kuntenfestivaldesarts(布魯塞爾,2017)、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亞當計劃」之藝術家實驗室(台北,2017-2018),ART HOUSE TPS Residency(墨爾本,2018)等駐節、駐村藝術家。

陳業亮(Henry Tan

現居曼谷,曼谷觸角藝術空間(Tentacles)創辦人之一,2016年上海外灘美術館駐館藝術家。透過社會參與式藝術積極回應當代潮流並參與社會批判,並對於傳播科技的發展導致個人信念與判斷力被侵蝕的現象很感興趣,也喜歡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他會根據特定地點、脈絡與議題,進行情境與演出的創作,並邀請觀眾參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