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鋒:實驗劇場7-楊子瑄
Podcast: Play in new window
共10集(每集約15分鐘)
如果有一個線上廣播節目,要從哪裡說起?想了好幾天,還是從這一年多來腦海揮之不去的問題開始吧;現在的時代,什麼是邊緣、什麼叫另類、什麼是非主流等等,已經面目模糊,那我們還能怎麼談藝術文化上的的邊緣、實驗?
另一方面,如果異化指的是關係的疏離,德國哲學學者拉埃爾.耶基(Rahel Jaeggi)則提出新異化是「缺乏關係的關係」,那麼,文藝創作者又如何面對這個全球流動空間不斷擴編、新自由主義不斷助長生產保守藝術的惡時代?
「實驗劇場」只想從一個問題出發——「創作如何抵抗(新)異化?」每一集訪談一位創作者,從創作的絕望與希望出發,探索邊緣與實驗的當代意義。
第七集
楊子瑄
關於子瑄與她參與的「半路咖啡」,大抵沒有比陳韋臻〈半路——我們在此處聚合,事件在各處發生〉更好的書寫了。所以,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只想說,一直想當面聽子瑄談些什麼,趁這個機會終於滿足自己。
策畫/後製:「實驗劇場」共同實行委員會
主持人:吳思鋒
誤打誤撞闖入的小劇場工作者,十年前從台北搬到東部的鄉下人。在社會中劇場,在劇場中寫作。主事寫作、編輯,兼及製作、策畫工作。可見的身份是澳門《劇場.閱讀》副主編、窮劇場文學編輯、在《UDN鳴人堂》寫專欄,「共學講堂」擔任聯合策畫等。過去數年與柳春春劇社、足跡(澳門)、窮劇場等團體合作,主編場刊(節目單),希望讓場刊脫離單一作品的推廣功能,以有限的條件延展書寫與對話的空間。
近兩年的策畫工作包括:「臨界點劇象錄及其經歷的時代--共學講堂03」(2017)、「共同」的作法--劇場與社會討論會(2017)等。製作計畫包括:「第二屆水田部落行為藝術節」(2018)、黑名單工作室「〈哈姆雷特機器詮釋學〉觀念劇場-影像計畫(第一階段)」、「第二屆返身南島--國際行為藝術節」(201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