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德 : A Capella 1

共1集 (約18分鐘)

聲音分離術 (Audio/Music Source Separation) 逐漸從研究機構進入大眾的生活中
過年過節和喜愛唱歌的⻑輩閒聊時常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可以把這首歌的人聲變小嗎?找不到喜歡的卡拉”
2019年尾法國的音樂串流媒體服務商Deezer開源了一套音訊分離工具[1]
能將一首歌的節奏部、人聲、樂器伴奏分別提取出來 隨後臉書也公開了自家的研究[2]
經過一年 許多音樂軟體開始提供相似的功能 目前分離後音質上的缺損尚能以人耳辨識

聲音分離術使人聯想到形塑近代音樂產業的多軌錄音 (Multitrack Recording) [3]
多軌錄音問世時只有2軌 當時的人肯定會想“要是xx樂器也可以同時分開錄就好啦”
於是慢慢有了能錄製更多軌數的設備 8軌 24軌…經過了數十年從磁帶轉換到數位
錄製軌數已經不再有限制 是音樂發行的標準製作方法
聲音分離術將音樂檔案中原本錄在一起的不同配器分離
可以預期此技術會朝著能夠越分越細的方向發展
“要是這首經典錄音xx跟oo也可以變小聲或是靜音就好啦 這樣就可以跟著彈奏了~”

先不論學習樂器的人、喜歡唱歌的⻑輩
從我比較熟悉的DJ混音拼貼文化(Remix)來看已有不少的變化
以往想混搭兩首歌曲一般會先搜尋音樂公司發行的錄音室版人聲軌 (studio accapella)
如果沒有發行此類音軌 則會透過一些技法將想取樣的素材打磨 也有的會請人翻唱
如今人氣較旺的藝人或團體比如K-POP 在新歌上線後很快便可見到人聲與音樂分離的檔案在網路上傳播
甚至出現及時音訊分離的工具 [4] 取樣冷門或是年代久遠的歌曲也成為可能
將來或許很難想像沒有聲音分離術的Remix音樂 就像現在無法想像沒有去背功能的photoshop一樣
在串流與資料Data隨處可得的處境下 使用現成物創作可以是懶惰、回收再利用的節省、 無聊、剽竊、試圖連結出新意、向原創致敬…很難說清楚 所以
先暫時離開音樂
值得一提的是 音訊分離在科技公司的用途之一是在吵雜的環境中提取語音進行語意分析和辨識

[1] https://github.com/deezer/spleeter
[2] https://github.com/facebookresearch/demucs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multitrack_recording
[4] https://www.virtualdj.com/stems/

A capella 採樣/製作 lyd

搜尋七年級生熱門歌曲 將人聲分離 採集歌唱出現C音的片段作為素材 歌曲前半部以布農族八部合音為靈感 特別說明表達對單純美好的歌唱及樂器演奏的敬愛

製作人:林育德 (Yude Lin)

劇場、舞蹈配樂。曾參與窮劇場X足跡《大世界娛樂場II》、《親密》、《生之慶》、《紅樓夢續》。台南人劇團《無差別日常》、《木頭會說話》。田孝慈舞作《洞》《清醒夢 – Lucid Dream》等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