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體變狀:再聲縁

聲體變狀 第三輯:再聲緣

本集由徐嘉駿帶來其聲響作品《再聲緣》,以一張濟公廟中仙姑請靈上身與廟公的對話實錄錄音帶為素材,透過數位與類比的調變,重新拼貼及扭曲其內容,再造成新的聲響,以此回應具象音樂的理念。此外,原始內容中的仙姑以自己為媒介,使死者重返陽間發聲,她自身也成為了一種回放媒介,回放錄製又回放,內容的原真性與可信度都不再重要。在反覆的過程中,單純地成為一個個獨立的聲音體。

關於「聲體變狀」展

於立方計劃空間展出的「聲體變狀」一展,試圖回應自錄音技術出現後,人類的聆聽方式如何被大幅改造-被錄製的聲音廣泛運用於聲音創作中,而不透過抽象的記譜工具來演奏,形成了皮耶爾・舍佛 (Pierre Schaeffer) 在1948年所提出的「聲音體」(L’Objet Sonore) 概念。此概念當時被視為作曲與演奏概念的創作革新,顛覆性地再造人與聲音的聆聽關係,同時奠定了具象音樂(Musique Concrète)以及當今電子、嘻哈音樂發展的基石。

從黑膠唱片、錄音帶、CD、直至當今的數位軟體、串流媒體,今日聲音體的概念和運用已無所不在地存於日常之中,如電子音樂、電影配樂、乃至嘻哈音樂,皆惠於錄音技術的發展得以大肆放送,並讓聲音得以用一種迷因(Meme)般的方式在傳遞當中變形與再造,形成一個個獨立且具象的個體。此系列節目中,團隊將探討何謂「具象音樂」與「聲音體」,以及它們在科技的演進下,變化出的多樣面貌和應用,從中一窺具象音樂如何在當代改變人類的聽覺感官,形塑出個體獨有的聆聽經驗。

製作人簡介

徐嘉駿(聲體變狀展覽藝術家)

其聲音美學象徵2010年後台灣學院體制外噪音及聲音藝術指標。2015年,他開始以「Berserk」之名,進行harsh noise噪音演出及創作,並受邀至英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地巡迴演出,於2020年初中止該計畫。他長年實踐無輸入線路反饋(No-input Mixing Board)技術,並且在該技術上建立獨樹一格的語彙,現以個人名義演出/創作,並更專注致力於帶領工作坊、場景培養以及活動策畫等。

此外,他也是實驗音樂廠牌MKUltra Productions的主理人,不定期發行臺灣及世界各地噪音與實驗音樂作品,將在地場景與世界連結。自2019年三月起,他開始策畫每月一次,在台北各式公共空間、設施(如地下道、天橋、隧道涵洞等)的游擊演出Outer Pulsation,現已舉辦十二場,邀請超過十個不同國家的藝術家來台參與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