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瀚 x 林冠名:影像意義剩幾許?Pt.1

本輯節目特別邀請到電影與藝術評論——徐明瀚,從林冠名個展「所剩無幾」的觀展經驗裡與藝術家一同討論觀看影像的方式以及影像創作的各個面向。

影像的前世今生、各式運用出現在冠名的個展之中,究竟在當代影像爆炸的時代,揀取舊有的影像還有什麼意義?製造影像的技術日新月異,「影像創作」本身的位置在哪裡?影像的物質性和符號性在影像數位化、普及化過程中,對冠名的創作有什麼影響呢?

本輯節目提到的藝文作品:

  1. 《艾格妮撿風景》(The Gleaners and I,2000)
  2. 《冰雪紀行》,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2012)
  3. 《背後的故事》,徐冰

關於徐明瀚

電影與藝術評論人。輔大哲學系與廣告輔系學士、交大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北藝大美術學系博士。曾任八旗文化編輯、國家電影中心《Fa電影欣賞》執行主編。現為黑體文化副總編輯,歷任輔大大傳學程與影像傳播學系、北藝大美術學系與人文藝術寫作中心、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所、師大東亞學系、台藝大電影學系兼任助理教授,2018-2021曾任台灣影評人協會副理事長。

關於林冠名

1981年生於台灣台北,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碩士班。長期投入影像創作,並視影像為觀看「時間」的想像和思考,企圖從影像生產過度的現下,來重拾影像可能的剩餘「記憶」。作品自2004年「媒體痙攣(Co4台灣前衛文件展)」展覽後,便開始在國內重要聯展嶄露頭角,並曾在北京、上海、香港、巴黎、福岡、美國等地展出。2008年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個展「靜默突襲」,同年並榮獲「台北美術獎」。其作品曾受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2020年「再見」個展(2019)獲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