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備忘錄:第四輯:黃郁捷x劉玗

藝術家劉玗的作品《珍奇櫃》一作,講述的是一位十七世紀,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商船遠行至印尼的植物學家Rumphius,如何在雙眼失明、遭逢各種巨變的狀態下,仍仔細地記錄描繪了印尼安汶島上的各種植物。 透過藝術家親身到安汶和荷蘭兩地所拍攝的紀錄片,循線構築Rumphius及其所處時代的歷史樣貌。究竟為何藝術家要追尋一位失明的歷史人物?在之中,藝術家和Rumphius又是如何透過文獻檔案,一來一往進行一場跨時空的對話呢?

對談人

黃郁捷

立方計劃空間專案經理,現生活、工作於台北。研究長期關注台灣當代藝術展覽/策展歷史、新媒體藝術展演的發展。曾任「台灣傑出藝術家紀錄片」執行製片(2019-2020)與各項研究案與美術館專案之執行,包含:「當代策展的新挑戰─國際論壇暨青年策展工作坊」(2019)、「春之當代夜:亞洲。策展/史 I & II」(2018-2019)、「朗誦/文件:台北雙年展 1996-2014」(2016-2017)等。策展經歷包含「伏流:1980-2000 台灣藝術集結與空間-台北篇」(2021)、「液態之愛」(助理策展人,2020)、「空氣煞車」(共同策展人,2017)。相關文章散見於《藝術家》、《CLABO 實驗波》、《博物館季刊》 等雜誌期刊與網路平台。

劉玗

(出生於1985年,目前居住及創作於台北)她的創作生涯從2014年開始逐漸發展出一系列紀錄式田野的工作模式。從人類的視點、空間屬性的變化與物在體系中流動的身份,作為勾勒人類演進的過程。從隱匿在社會結構下的族群作為研究主題發展了一系列的作品,這些族群的存在總是可以對照出當下社會或歷史結構中的時間切面,將我們日常熟悉嚴謹的體制、科學方法做一種模糊分界的重組工作。作品中參考了多種影像語彙的原形,從文字出版到紀實電影的形式,由於大量現地的田調與文獻資料的搜集,也促使她重新編排了這些語言的可能,從空間、歷史、影像、敘事各種零碎的片段,做一相互緊密連結、補敘的整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