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考齋與李敏如:日常擂台 2—睡覺

共4集(每集約15分鐘)

節目〈日常擂台〉藉著將微小的事物奇觀化,來凸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如八點檔一般將劇情誇張化,諷刺的即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意識形態問題。

節目以摔角比賽的實況轉播進行,摔角播報員以日常生活的角色作為選手(摔角播報員將於節目中交代角色背景與故事),生活場景(如:家庭、校園、車禍、抓姦、週年慶…)為擂台,而最後離開擂台(如:客廳、教室、拍賣會場、房間、馬路等等…)者為輸家。透過對日常紛爭的誇大詮釋,摔角節目中的表演性與競技性對照著景觀化的社會,挖掘出日常生活中細微的自我表演狀態。而「擂台」是來自日常生活中人際互動的比喻,藉此探討社交場景中前台與後台的行為差別,評審與播報員則反應了日常中,在角色腦內形而上的呢喃,誇飾的意境刺激著聽者的日常淺意識。


製作團體:陳孝齊(考齋)與李敏如

陳孝齊

台灣人。從學習街舞開始接觸創作,在藝術學院主修表演及導演,為台灣藝術大學戲劇所碩士。創作奠基於對身體、內在意識及特定空間的探索行動,而社會議題與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心得,也經常是其創作題材。近年多以臨場藝術的形式策略進行發表活動,並跨足於劇場、身體表演、電子聲響、錄像、觀念藝術創作等多項領域。

近年展演作品包括:〈蛇船〉(西昌134空間,臺灣,2019)、〈身體自助餐〉(水谷藝術,台灣,2018)、〈國際低端人口拍賣會〉(國美館,台灣,2018)、〈真的假的-文化工業的誘惑〉(玩島小劇場,台灣,2017)、〈朝蚊子拍手〉(南方舒適,尼泊爾,2017)、〈神遊生活〉(酸屋,台灣,2016)等。

李敏如

畢業於台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創作以現地概念的複合媒材與裝置藝術為主。因長期居住於隔音不良的空間,而踏上以窺探聲音延展時空的旅程,並開始接觸聲音藝術與行為展演。作品主要處理身體感知與時空的借位現象,在虛實的界線上遊走,重構感官經驗與觀看視角。近期作品有〈放低音量〉(2017)、〈上線〉(2017)、〈國際低端人口拍賣會〉(國立臺灣美術館,2018)、〈身體自助餐〉(水谷藝術,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