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柏豪:Elevator Music Generator#2- Muzak Radio

節目之間的音樂

過場樂段

隨著創意科技的發展,創造音樂的途徑——或說作曲的方法——除了把腦中旋律寫成樂譜外,還能經由電腦輔助的隨機性及演算法來實現。「作曲」不再只是構思音樂本身,也包含設計出「能製造音樂的系統」。線上廣播(Online radio)的可存檔和按需回放功能,改變了過往聽眾收聽廣播節目時,與一段聲音、想法、對話相遇的不可重複性。

Muzak(電梯音樂)現在被用來泛指那些背景的、功能性的樂段組合。本計畫將結合上述兩種概念,創造以「軟體」形式存在的音樂作品,包含音色與節奏產生系統(依照每日時段變化自動調整參數)。在將演算法、聲音素材編排完成並讀取後,系統就將獨立運作下去,在預設規則下永不重複地再現,產生相似卻又不完全相同的過場樂段。

在這個作品的音樂生成規則是:從週日起,每天依序是Ionian(Major Scale)、Dorian、Phrygian、Lydian、Mixolydian、Aeolian(Natural minor)、Locrian音階。而每日不同時間的變化,則是從0點開始,則是依序從五度圈的0點位置C為根音開始,1點根音為C#/Db、2點根音為D、3點根音為D#/Eb…以此類推。例如,在禮拜一的4點區間(4-5點),生成示音樂系統會出現的音高,即來自於根音為E的Dorian音階。以凌晨0點與中午12點為轉折點,音樂速度會由0點開始逐漸加速(由60BPM開始加速),到中午12點(速度最快為120BPM)後開始逐漸降速,每日往返。

若對音樂生成的方法與技術有興趣,請至 啟動音樂、科技與藝術的連結


製作人:紀柏豪

來自台灣台北,現為「融聲創意」負責人,實踐領域橫跨音樂、科技與藝術。倫敦大學金匠學院音樂碩士、台灣大學經濟系學士。主要以聲音為創作媒介,透過設計產生音樂的「系統」,來探索規則與邊界。曾受薦為倫敦Convergence藝術節論壇國際代表(2018)、入選國藝會「海外藝遊專案(2013)」、雲門基金會「流浪者計畫(2015)」,並於荷蘭V2動態媒體中心(2014)、西班牙Laboral藝術與創意產業中心(2016)、英國FACT(2018)等科技藝術機構駐村,2019年獲選為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除創作外,亦廣泛參與教育推廣、跨界合作與表演項目,文章散見於紙本與網路媒體。近兩年曾參與澳門文化中心《歲・月・舞聲》與兒童劇版本《歲・月・童聲》、澳門藝術節聲景劇場《甲戌風災》、衛武營《工業城市》、深圳舞蹈節《Well Come》、jpg擊樂實驗室《ReDefine》、《3.14159共感服裝實驗展演》等表演製作。